這場動態(tài)場地體驗,包含了零百加速、急剎車、8字繞圓,、階梯路、連續(xù)減速帶,、波浪路六個環(huán)節(jié),,
基礎性能體驗:穩(wěn)字當先
先說前三項基礎性能測試。
星紀元ES的加速,,分兩個型號來說,。
首先是后驅版,之前我在奇瑞龍山基地體驗過,,5秒級的加速,,非常線性,后勁十足,,不過這次重點是體驗雙電機版本,。
官方給出的零百加速是3.7秒破百,雖然這次沒有用儀器測試,,但是實際的加速度感受確實非常接近我之前開過的Model Y高性能版(3.7秒)和現(xiàn)場作為對比的Model S雙電機版(3.2秒),。
這個加速的刺激程度當然是不用多說的,能給你帶來瞬間的眩暈感,,當然,日常開,,后驅版的加速其實就已經足夠優(yōu)秀,,雙電機帶來的更大意義其實是四驅。
而剎車就不一樣了,,優(yōu)秀的剎車和普通的剎車,,那就是追不追尾的差別,碰撞不碰撞的區(qū)別,,再比如進個藏,,從海報四千多米的折多山開下來,那就是熱衰減不熱衰減的差別,,從這個角度來說,,星紀元ES它的33米出頭的剎車距離,是足以讓我們在絕大多數(shù)場景擁有足夠的安全感的。
而且在它的主動懸掛系統(tǒng)和Soft Stop系統(tǒng)讓車輛在急剎時能非常平穩(wěn)地“著陸”,,不會產生那種很容易讓人暈車的點頭,。
在繞圓環(huán)節(jié),星紀元ES的懸掛會自動進入非常緊致的運動模式,,此時,,以最大速度繞圓,車輛輪胎已經到達極限發(fā)生響胎時,,指向性依然不會丟失,,車身不會失控。
抵達出彎位置,,加一點電門,,車輛就會穩(wěn)穩(wěn)地沖出去,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,。
舒適性對比:驚喜不斷
如果說前三項基礎性能測試讓我看到了星紀元ES的好底子,,好操控,能夠給我們帶來足夠駕駛樂趣,,那么后面三項和舒適性相關的測試就完全可以用驚喜來形容了,,特別是在和奔馳EQS和特斯拉Model Y的對比測試中。
首先是階梯路,,這個路段,,考驗的主要是車輛在經過上下坡以及狹窄的梯形坡道時,會不會托底,,這個場景也是很多人買電動車的顧慮所在,,畢竟嬌弱的電池就安裝在車底。
在我的印象中,,星紀元ES無論是各種官圖還是靜態(tài)體驗的時候,,都是非常低趴的姿態(tài),配合兩雙大腳,,很有跑車的感覺,。
但是在階梯路測試前,當試駕教練把空懸調到最高位置,,這臺車已經完全是一副跨界SUV的姿態(tài),,隨之而來的,是車身離地間隙以及接近角離去角的大幅提升,,所以階梯路很輕松就通過了,,極限狀態(tài)下,底盤和坡道還有不小的距離,。
但是對手就沒有那么幸運了,,雖然同樣有空氣懸掛和高度調節(jié),,但是在通過性方面,這兩款車和星紀元ES都有比較明顯的差距,。Model S主要的問題是在下臺階時晃動過大,,很容易托底,而EQS直接因為底盤高度問題,,無法完成測試,。
最讓我驚喜的要數(shù)連續(xù)減速帶環(huán)節(jié)。
當我以同樣的時速30km/h試過密集的減速帶時,,奔馳EQS和特斯拉Model S雖然表現(xiàn)不錯,,但是依然能夠感覺到不小的震動和噪音傳入車內,而星紀元ES則幾乎是如履平地,,而且?guī)缀醺杏X不到太多噪音,,差別之明顯,讓人懷疑根本不是同一個級別的產品,,更別說前兩款的價格是星紀元ES的3-4倍,。
究其原因,當然是星紀元ES的CDC主動懸掛和空氣懸掛發(fā)揮了作用,,當車輛靠近減速帶時,,CDC系統(tǒng)會主動調節(jié)避震筒內液壓油的流速,讓懸掛變得更軟,,所以能讓車身像“水上漂”一樣從容通過,,但問題是,Model S和EQS同樣也有類似配置,,為何舒適性差距如此之大,,這只能理解為星紀元ES研發(fā)人員在路面識別和精細化調校方面下的功夫了。
在最后的波浪路環(huán)節(jié),,也能夠感受到三車臺在車身姿態(tài)控制方面的差距,,依然是星紀元ES更好。
總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