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是馬可·波羅眼中的“光明之城”與“東方第一大港”:
“蒼官影里三洲路, 漲海聲中萬國商”,道不盡它的開放與繁華,;
“此地古稱佛國,滿街都是圣人”,,說不完它的善良與智慧,;
縱使你未曾親眼目睹泉州在宋元時期的鼎盛,也不曾親臨感受它在文史層面的厚重,,但在白巖松極力推薦下,,你多少會對這座被稱為“一生至少要去一次”的城市產生向往的情愫。
身處廈門,,我比很多人都幸運的是,,想去泉州馬上就能去,一天還能往返好幾趟,。雖然同屬閩南,,但泉州給我的感覺和廈門還是很不一樣,它不及廈門摩登,,保留了更多古樸、頗具煙火氣的元素,,也正因如此,,這座城市擁有獨屬于自己的品格與風韻。
尤其是最近和新上汽奧迪A7L重返海絲起點,,循著海岸線與古跡一一探索,,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這座城市旺盛的生長力與創(chuàng)新力,并奇妙地發(fā)現(xiàn)了,,它與新上汽奧迪A7L竟有諸多相似之處,。
初見即美,細品更美
泉州很美,,但你若了解它的文化,、歷史、藝術內涵,,細品之后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它更美,。
比如說,西街的開元寺,,初看是清幽莊嚴的古剎,,但若知曉相關背景或底蘊后再去看它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寺內每一幅對聯(lián),,每一棟建筑,,細微至雕梁畫棟,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,。
再比如說,,石獅的祥芝港,初到此處,,你會沉醉于無需濾鏡的海景與清新溫和的海風,,當你了解這里在宋元時期,萬國商船千帆競發(fā)的繁忙景象后,,或許能看出不一樣的景致,。
無論是風景,還是建筑,,亦或是一件小事物,,只要經過歷史筆墨的浸染,它所擁有的質感與厚度,,便不是一般華麗俗物所能比擬,。
這是我在看到停靠在祥芝碼頭,,以海天一色為背景的新上汽奧迪A7L時最真實的感觸,。
其實嚴格算起來,奧迪A7的存在歷史并不久遠,,第一代車型在2010年才面世,,但它幾乎襲承了奧迪設計、工藝之大成,,并融入了當時的審美潮流,,因此在轎跑屆一炮打響,并成就了“最美奧迪”之名,。
11年后,,上汽奧迪A7L入市,以寬體低趴的運動型格證明了在C+級轎車領域,,性能與豪華并非對立面,,而是可以實現(xiàn)“1+1>2”。
眼前的新上汽奧迪A7L,,在保持老款優(yōu)勢的基礎上,,加入了諸多創(chuàng)新表達。
新款的車身尺寸未變,,長寬高依舊是5076/1908/1429mm,,軸距為3026mm,整體沿襲了寬體低趴的輪廓。
熟悉的無框電吸門依舊是這輛豪華旗艦車的標志性元素,,雖然后者現(xiàn)在已被一眾新能源車用得“爛大街”,,稀缺性不比從前,但敢說自己配備的是航空級超靜音雙層夾膜玻璃的,,屈指可數(shù)吧,?
退一步說,就算無框電吸門可以模仿,,但“燈廠”的精髓,,其他車企可是難學分毫。新A7L的大燈組除了造型好看以外,,科技含量更是不低,,它是國產奧迪中首款采用高清矩陣大燈與智能激光大燈組合的車型,采用X形光學聚焦金屬遮光器和藍色照明光導,,照明距離可從300米提升至600米,,夜間行車時更為安全。
新A7L在外觀上的改變部分,,主要集中在配色與套件上,。普通版本新增了恒動灰與煙熏棕兩款配色,其中恒動灰相比一般灰色而言,,灰度會更高,,煙熏棕相比一般棕色而言,降低了紅色占比,,看似不起眼的一升一降,,其實考驗的是車企對于色彩美學的精準把握,兩款新配色都融入了金屬漆工藝,,最終呈現(xiàn)出的質感,用一句簡樸的話來說便是“這車一看就很貴”,。
正好前幾天我與同事有討論過這個話題,,我們一致認為現(xiàn)在很多十萬級、二十萬級的車,,造型都很漂亮,,配置也不低,但近身看車的話,,總有一種“不高級”的感覺,,就像是一位帥哥穿著廉價西裝,里外透露出一股變扭味兒,,其實很大因素便出現(xiàn)在色彩與車漆的運用上,。
新增的RS套件競速版就更顯張揚了,其專屬色箭羽灰就如同它的命名一樣,神秘且鋒銳,,飽含力量,。除此之外,專屬21吋5輻鋁合金RS輪轂,、四門RS專屬迎賓燈,、高亮黑色尾翼等細節(jié),均在豪華形象之外彰顯性能魅力,。
新A7L在內飾上的改變思路和外觀一樣,,在原有基礎上增添點睛之筆。例如,,入門就有的波光銀拉絲鋁飾板,,它沒有多余的裝飾,以去繁就簡的手法,,讓坐在里面的人更直觀地感受內飾細節(jié)與質感,;前排座椅后背新增地圖袋,在不影響乘坐體驗的前提下增加收納空間,;膝靠采用了皮革包裹帶縫線,,三輻方向盤換擋撥片增加了鍍鉻裝飾,中控臺采用了更細膩的皮革包覆,,方向盤氣囊處增加真皮蓋板,,等等。
這些變化雖然細微,,但都起到了出色的點綴效果,,并且是直接作用于日常用車過程之中。
RS套件競速版在內飾上同樣會更加激進高調一些,,它配備了與S7,、S8同款的座椅,其采用華革納全真皮包覆,,并經由植鞣工藝打造,,質感細膩且健康環(huán)保,菱形格紋撞色縫線與RS logo燙印的加入,,暗示它是一款不折不扣的“西裝暴徒”,。
從某種程度來看,我覺得新A7L和泉州一樣都是“內斂”的,,它們身上有諸多光環(huán),,但卻鮮少刻意去展現(xiàn),于眾聲喧嘩中沉淀自我,,守住品質,,向上求索,。它們的好,懂的人自然懂,,不懂的人,,在親身了解后,我相信也會懂,。
進取之心,,從未停止
內斂不代表放棄進取。
相反,,它們的進取之心,,從未停止跳動。
就知名度與經濟實力來看,,泉州或許不如北上廣深等大城市,,但其歷史底蘊與文化厚度并不遜于任何一座名城,“地上看泉州,,地下看西安”的評價,,已標榜其不俗地位,況且,,它的經濟實力也不弱,,常年位居全國前二十名。
尤其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(zhàn)略構想下,,泉州抓住機遇,,繼續(xù)向海而興。
在駕駛新A7L探尋海絲足跡時,,這輛車所體現(xiàn)出的從容與有勁,,亦讓我對奧迪品牌一再強調的“進取精神”有了更深的感觸。
“不愧是百年豪華,,開起來就是不一樣,。”這是我和同車媒體的共識,。
我試駕的這輛車還只是2.0T版本,,搭載的是奧迪經典的2.0T+7DCT黃金動力總成,最大功率180kW,,峰值扭矩370N·m,但即便如此,,它的動力反饋依舊出色,。
整車起步輕快,力道充沛,,一時之間會讓人忘記這是一輛近2噸的C+級大車,。加速時,,油門跟腳,線性十足,,及時的動力回饋讓我充滿駕馭信心,。
方向盤的轉向手感偏厚重,這也是這一級別車型的常規(guī)配套,,同樣能增強駕馭信心,,新A7L在變道或是過彎時,指向性還是非常精準的,,基本上沒有虛位,,不少車長超5米的新能源中大型車便做不到像它這么靈活自如。
底盤方面,,新A7L搭載的是前后五連桿獨立懸架,,這是被調校得相當成熟的組合了,非常德味,,也非常有韌性,,低速時保障舒適性,高速時給予穩(wěn)定性,,并且在quattro ultra智能四驅系統(tǒng)的加持下,,它的場景拓展性更高,像我們在城區(qū),、高速等日常用車場景就不說了,,它能為車輛提供更強的支撐性,而在面對非鋪裝路面或其他極端情景,,它亦能主動反應,,精準預判駕駛姿態(tài),更好地分配前后軸動力,,增強駕駛通過性與脫困性,。
2.0T版本的新A7L已經讓我覺得身手不凡,因此可想而知,,擁有自適應空氣懸架,、動態(tài)全輪轉向的3.0T V6版本,將會在各大場景中更加游刃有余,。
在新能源車越來越普遍,,車企花活越來越多的今天,開上一輛“回歸駕駛本質”的車的機會,,其實是越來越少的,。我并不是在貶低新能源汽車,后者陣營里還是不乏好開,、好用,、好看的產品,,只是很多車企都將重點聚焦在了智能、舒適等維度,,相對應地忽略了駕馭層面,。
論馬力與加速,新能源車的起跑線其實是在燃油車前面的,,前者輕松5秒,、4秒、3秒破百,,后者則需要不斷精進技術,,才能換取一點點的速度攀升??蔀楹萎斚M者渴求駕控時,,每每還是會想到燃油車?
累積一系列研發(fā)經驗與技術沉淀的傳統(tǒng)核心三大件,,無論在各自調校還是彼此配合上,,都更聚焦于駕馭本身,新A7L身上便很能體現(xiàn)這一點,,它是百年奧迪技術精髓與豪華質感的繼承者,,但它并非固步自封者,除了精進三大件技術以外,,新A7L還融入了諸多這個時代消費者想要的元素,,例如智能泊車、多屏聯(lián)動,、遠程車控,、智能駕駛輔助等等。
我想,,這便是新A7L對于“進取精神”的解讀與落地,,也是上汽奧迪作為“豪華新勢力”,對于價值本質的堅守與探索,。